51启辰白菜网|首頁(欢迎您)

光电子与电磁信息研究所2022年学术年会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2-03-03   字体大小T|T

1、报告题目:光调控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

专家: 蒋卫祥

时间:2022年3月12日上午 8:30-9:15

报告摘要:电磁超材料是由亚波长尺寸单元周期或非周期排列组成的人工结构,能够对电磁波的频率、幅度、相位和极化等基本物理特征进行调控,突破了传统材料的限制,可实现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有趣物理现象及应用。过去二十余年,超材料因具有强大的电磁调控能力一直是物理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报告将介绍近年来光调控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光驱动可编程超表面的工作机制和应用前景。

专家简介:蒋卫祥,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201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2015年破格晋升研究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Nature Electronic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合作撰写英文专著、中文专著各一本。研究成果曾多次被国际学术期刊选为“研究亮点”,所发表论文被国内外同行正面引用4300余次。曾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十七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选。目前主要从事电磁超表面、超材料透镜等相关研究。

2、报告题目:数字化眩晕诊疗装备研发与智能诊断

专家: 李文妍

时间:2022年3月12日上午 9:15-10:00

报告摘要: 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丰富的检测和评估手段,在复杂疾病诊疗的全流程中产生大量的疾病相关数据和资料,如何在大量的医学数据中理清思路,实现个体化的精确诊治,如何在患者群体大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发现具有循证医学价值的治疗策略,是现代医学进入数字化和智能时代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课题组聚焦耳源性眩晕数字化诊疗设备的研发和常见眩晕疾病智能诊断工具的开发,开始了本领域数字化与智慧医疗的相关探索,本次报告将分享介绍前期的工作基础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专家简介:李文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会眩晕医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专注于耳科疾病的防治,擅长耳显微和耳内镜外科手术。在基础研究工作中,致力于探索促进毛细胞再生以及听觉、前庭功能恢复的生物学方法,在临床研究中致力于开发数字化眩晕诊疗装备和眩晕智能诊断工具。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5项,作为骨干成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自然重大项目各1项。2017年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计划”和“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荣获“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2021年荣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青年五四奖章”和“上海卫生健康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

3、报告题目: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微波无线传能与收集关键技术

专家:李龙

时间:2022年3月12日上午 10:00-10:45

报告摘要:本报告介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微波无线传能与收集关键技术。该无线传能系统包括发射超材料天线、接收整流超表面天线以及能源管理和储能电路。其中发射部分由超材料聚焦波束阵列组成,通过灵活调控超材料阵列的相位实现在电磁近场范围内的聚焦高效传输,提出了多源多焦的无线传能系统(MIMO-WPT)方案。接收天线采用亚波长微结构超材料单元作为射频能量收集器,适用于环境中任意极化、大角度入射范围的低微射频能量收集,并可应用于IOT无线传感器网络。本项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实时可编程超表面的无线传能技术,小型化整流超表面技术、基于透明超材料阵列的混合能量收集技术等,为未来智能化的微波无线传能系统(Smart-WPT)和携能通信系统奠定了理论设计基础和技术支撑。

专家简介:李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常务理事,IEEE高级会员。曾赴香港城市大学(2006)、日本东北大学(2006-2008,JSPS Fellow)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2014)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电磁超材料、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电磁兼容、新型天线与微波器件、电磁OAM涡旋波等领域,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入选2020爱思唯尓中国高被引作者榜,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2015年IEEE APS Raj Mittra高级研究员奖,2016年“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和“陕西青年科技奖”。2019年获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李龙教授担任IEEE Xi‘an Section MTT Chapter 副主席,APCAP2017国际会议TPC主席,AWPT2019大会主席,ACES Journal副主编,陕西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4、报告题目: Optical feedback dynamics in terahertz quantum cascade lasers and THz imaging applications(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中的光反馈动态特性及其太赫兹成像研究)

专家:漆晓琼

时间:2022年3月12日上午 10:45-11:30

报告摘要:The high ratio of photon-to-carrier lifetimes and small linewidth enhancement factor in terahertz (THz) quantum cascade lasers (QCLs) leads to absence of relaxation oscillations and negligible coupling from the amplitude to phase in this type of laser. It wa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z QCLs are ultrastable against optical feedback. However, w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and theoretically explained the optical feedback dynamics in THz QCLs. We explored the periodic oscillations properties of the OF dynamics in THz QC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s a novel THz sensing and imaging modality. Our recent THz imaging results for human skin cancer samples at different stages will also be included.

专家简介:漆晓琼(Xiaoqiong Qi)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信息技术与电子工程系研究员 (Research Fellow at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200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保送本校研究生,2009年获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2009年至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1年留所工作并评为副研究员;2013年9月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光子学与激光科学中心访问交流;2015年荣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 Fellow, 2020年荣获澳大利亚Advance Queensland Fellow。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半导体激光器中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及其应用,基于激光反馈干涉原理的太赫兹成像技术及其在皮肤癌早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澳大利亚科研基金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Optics Express,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of Quantum Electronics,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5、报告题目: 微型光纤光谱仪关键技术与应用

专家: 刘鸿飞

时间:2022年3月12日下午 15:15-16:00

报告摘要:微型光纤光谱仪,由于准确性高、成本较低、体积小等特点,在环保仪器、工业检测、生物医疗、过程检测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多。本讲座将详细介绍光纤光谱仪的内部结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如何提升其性能,同时举例介绍其应用场景。

专家简介:刘鸿飞,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厦门市双百人才A类人才,长期从事光纤光谱仪、拉曼光谱仪、高光谱等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作,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近红外地物光谱仪》,中国国家标准《拉曼光谱仪》、中国国家标准《基于拉曼光谱的毒品危化品检测仪》等国家标准的核心起草人。一手创办的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光谱仪器提供商,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

6、报告题目: Flat optics for wavefront engineering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专家: Xianzhong Chen(陈献忠)

时间:2022年3月12日下午 16:00-16:45

报告摘要:Device miniaturization and system integration are two continuing trends. However, further reduction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is hindered by the design theory. Optical metasurfaces consisting of nanostructures can control light propagation in a desirable manner, providing new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ultrathin optical devices with unusual functionalities. In this talk, I am going to review the current progress in optical metasurfaces and talk our recent work in metasurface based ultrathin optical devices (e.g., metalenses, holograms, optical vortex beams, multifunctional devices, and 3D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imaging, displays, encryption, and detection.

专家简介:Xianzhong Chen is leading the Experimental Nanophotonics Group at Institute of Photonics and Quantum Sciences, Heriot-Watt University. His group is dedicated to the fundamental physics of metasurfac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ultrathin optical devices for imag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is current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etalenses, holograms, optical vortex beams and polarization detection. He has built connections with industry, including STMicroelectronics, Renishaw and Holoxica. He has published 80 papers, includ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and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His Google citation is over 6000 times. His previous work on macroscopic invisibility cloaking of visible light was selected as one of the "Top 10 Breakthroughs " by Physics World and “Top 100 Stories " by Discover Magazine. He is the associate editor of Frontiers in Nanotechnology.

腾讯会议号: 622-258-925

Baidu
sogou